中国女排已经不仅是一个 体育 项目,更代表一种精神。一代又一代的女排姑娘们为此身体力行地践行,并传承着女排精神。
中国女排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的比赛成绩虽然不是那么理想,但是女排姑娘们依然将女排精神彰显的淋漓尽致。
早在1981年,中国女排在日本以7战全胜的成绩夺得了世界杯赛的冠军,这也是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上首次夺冠。
自此之后,一直到1986年,中国女排一路披荆斩棘,拿下了世界排球史上的第一个“五连冠”。
当时的周晓兰可以说是中国 历史 上拦网能力最强的运动员,不仅如此,她也是后来将女排从低谷中拯救出来的贵人。
因为就是她顶着巨大的压力,将郎平请回国内担任女排的总教练,如果说郎平是成就女排的超级英雄,那她就是一个幕后英雄。
年轻的周晓兰是女排队伍中最漂亮的姑娘,她曾与金鸡奖最佳女主角龚雪一起登上《大众电影》的封面;她是女排队伍中最成功的运动员,38岁便出任中国国家 体育 运动委员会球类副司长;她也是女排队伍中最有个性的女子,39岁毅然辞去职务,为爱远赴美国,定居异国他乡。
这样一位有个性的传奇女子,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能让她在事业高峰期,放弃名利远赴他国?
周晓兰,1957年在江苏南京出生,她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
60年代,周晓兰的父母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来到西北地区振兴工业。于是,年仅三岁的周晓兰便被送到了上海的外婆家,虽然没有父母的陪伴,但她在外婆家也度过了一个幸福的童年。
在周晓兰9岁那年,父母担心她因无人管教而荒废学业,便将周晓兰带到身边照顾。从此,周晓兰在父母的严格教育下逐渐成长,而严格的教育也养成了她坚毅的品格。
周晓兰在父母的身边度过了几年快乐的日子。但是,好景不长,这种快乐的日子只过了4年。
1970年,上山下乡运动也波及到了周晓兰一家,周晓兰的父母被下放到了山西古交县的一个小乡村里,在这里,13岁的周晓兰开始了她艰难的生活。
乡村里的生活和城市里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这里道路崎岖、房屋简陋、缺吃少穿,甚至连喝水,都需要去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周晓兰哪里干过挑水的活,于是她在第一次挑水的时候就摔了一跤。当时水洒了,手也磨破了,但即便如此,她也没有哭着回家,而是默默爬起来拍干净身上的灰,扭头又重新去挑水。
这时的周晓兰虽然身高已经长到了一米七多,但却改变不了她骨子里只有13岁的事实,因此她的力气也不大,挑着两桶水回家的时候,难免会摇摇晃晃地,而且她还是走在崎岖的路上,路不稳,桶乱晃,这些都让一个小女孩前行艰难,但她始终咬紧牙关,从不抱怨。
即使生活艰辛,周晓兰的父母也从未放弃她的教育。
当时的学校离周晓兰家有将近20里路,每一天,周晓兰都要翻过一座座山,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步行20里才能到学校。
有时遇到风雨天气,山路上满是泥泞,她便一走一滑,在大雨滂沱中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学校走去。
一年四季,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她总是一个人顶着烈阳、顶着风雪走在上学的路上。
在农村的艰辛岁月不仅使周晓兰的体魄愈发强壮,也磨练了她坚韧的性格。在农村生活的那几年,周晓兰还遇到了一件让她至今想起来还背后冒汗的险事。
这年冬天,天黑的很早,周晓兰放学时天已经有些黑了,就在这时,她在一个人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只狼。
眼看再爬过一个山坡就要到村口了,在这四下无人的地方遇到狼,恐怕是凶多吉少了。但是周晓兰没有坐以待毙,她凭着对地形的熟悉钻进了一个山洞里。
她弓着身子躲在洞里,手里捏着一块石头,大气都不敢出一下,瞪着眼睛看着外边,生怕野狼发现她的踪迹。
她就这样在山洞里站了很久,此时外边已经黑透了,忽然,她听到外边有脚步声,便大着胆子探出了身子往外看。路过的这个人是同村的大爷,一看到熟人,她顿时放下心来,咬着牙跑回了家。
推开家门,周晓兰便看到母亲在院子里急得直打转,这时她终于忍不住眼泪,扑进母亲怀里放声大哭。
看到她平安回家家,母亲终于放下心来,母亲俩就这样站在院子里哭了很久。这也是周晓兰记忆中自己流眼泪最多的一次。
周晓兰进入体坛时已经16岁了,这在当时的体坛新人中,可以说很大龄了。 体育 训练一般要从小就打好根基,再经过十几年的练习才有机会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
那么此时已经16岁的周晓兰还能成为一名职业的运动员吗?
周晓兰成为运动员的机会出现得十分偶然。1973年,周晓兰在好友的怂恿下参加了太原市举办的运动会,当时的周晓兰个子整整高出了同龄人一头,站在一群女孩中非常出众,一下就吸引了当时太原市体校篮球队的教练。
但是,因为当时的篮球运动十分风靡,篮球队已经没有空余位置,周晓兰为了留下,只好来到了当时没有几个人的排球队。
周晓兰本来是抱着先留下来练习,然后再回到篮球队的心态进行训练的,可当周晓兰拿起排球的那一刻起,她就爱上了这项运动,便再也没有想过换队的事。
16岁的周晓兰在一众队员中算是年龄比较大的,在枯燥且艰苦的训练中,很多女孩因为难以忍受训练的艰辛,而经常被累的大哭,但周晓兰却从不觉得辛苦,反而对排球运动更加感兴趣。
一提到排球,她就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与斗志,这些训练与她在农村里经历的辛苦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
经过了严格而又艰苦的训练,周晓兰的实力不断增强,逐渐从体校中脱颖而出,入选了山西省的女排队,周晓兰高兴极了,她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国家女排的队员。
很幸运,又一个离国家女排运动员更近一步的机会出现了。1977年,首届青年排球世锦赛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
国家队的教练来到各省市排球队,希望能从中挑选优秀运动员代表中国参加此次比赛。青年世锦赛有一个硬性规定就是:所有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年龄不能超过20岁。
因此,当时不满20岁,身高182厘米的周晓兰引起了国家青年排球队教练的注意。经过层层选拔,周晓兰顺利进入了国家青年队,这意味着她将代表国家远赴巴西出征青年排球世锦赛。
在这次比赛中,中国青年队不负众望,夺下了世锦赛的亚军。周晓兰作为球队中的副攻手,表现亮眼,在比赛中彰显出了强大的实力,于是,这次比赛成为了她进入国家队的一个跳板。
很快,国家队女排教练便邀请周晓兰参加集训,国家队教练?集训?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她离加入国家队只有一步之遥了?
得知这个消息的周晓兰完全不敢相信,和教练再三确认后。她高兴地抱着教练又蹦又笑,大喊着:“我以后是国家队员了!”之后她一连几天都没有睡好觉,期待着早日进入国家队。
1977年,20岁的周晓兰正式进入国家队开始集训。从开始接触排球到进入国家队,她只用了4年的时间,这样迅猛的上升速度,在当时其实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很快,周晓兰就凭借着自己出色的球技、敏锐的判断力、强健的身体素质成为了国家队的正式队员。
刚一进队,周晓兰便成为了主力队员,她在比赛中冷静、睿智、果断,在训练中从不嫌苦,成为当时队友们极其佩服的人,当时队友给她取了一个外号“拼命三郎”。
周晓兰在国家队是副攻手,也就是站在前排负责跳起来拦网的位置,站在这个位置的人除了个子要高,弹跳力要好,还需要敏捷的身手和敏锐的判断力,而这些恰好是周晓兰的优势。
在赛场上,周晓兰的双眼像一匹狼一样盯着排球,缜密的防守让对手毫无可乘之机。
当时的女排国家队实力非常强,其中“铁榔头”郎平、“天安门城墙”周晓兰、“独臂将军”陈招娣等十二个女将,更是在排球战场上所向披靡。
1979年,中国女排首次冲出亚洲,获得了第二届亚洲女排锦标赛的冠军,在这场比赛中周晓兰获得了个人“最佳表现奖”,自此,中国女排在比赛中开始了连胜。
当时的日本队号称亚洲最强队,而中国女排开始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就是从战胜日本队开始的,这一次胜利对中国女排来说是突破性的,也是 历史 性的。
1981年11月,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在日本举办,日本女排作为东道主,一进场便气势汹汹,仿佛对这次比赛的冠军势在必得,但是,中国女排的强势突围打破了他们的妄想。
中国女排在此次比赛中沉着冷静、平稳发挥,在一次次的胜利中走到了决赛。甚至在对上日本队的时候,她们没有惧怕更没有退缩。
这次决赛战况非常激烈,最后一场比赛时,双方比分一直很胶着,最后时刻中国队甚至以14:15落后,眼看就要输掉比赛,周晓兰并没有慌张,而是冷静分析场上的情况,最后成功连续拦网,为主攻手郎平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机会。
女排姑娘们凭借着默契的配合,最终以17:15的比分打败了日本队,赢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这是中国女排 历史 上第一个世界冠军。
这次比赛的胜利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运动热潮,学生们都自发走上街头大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在比赛场上发挥出色的郎平和周晓兰也成为了当时家喻户晓的人物。
之后,女排又连续获得了1982年的亚洲运动会女排金牌,1983年世界超级女排赛冠军,1984年第23界奥林匹克运动会女排金牌。
“五连冠”的战绩,让中国女排走上了最辉煌的时刻,但是对周晓兰来说,这个“五连冠”的获得历程充满了波折。
1982年世界杯夺冠后,那时的周晓兰还沉浸在获得冠军的喜悦中,可也正是在此时,处在巅峰期的她患上了阑尾炎,进行手术后不久,又因为肠胃炎而不得不住院修养。
时间对运动员来说是宝贵的,病痛的折磨让周晓兰连续三个月没有进行训练。
这次生病使周晓兰元气大伤,身体素质也大不如前,重新回到队伍训练之后,她一时难以适应,逐渐找不到自己在队伍中的位置。
感觉到自己目前的状态和巅峰时期相比相差甚远,看着年轻一代的队员逐渐成长起来,周晓兰陷入了深深的沮丧。
在教练和队员的鼓励下,也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周晓兰重新从边缘队员打进了主力队伍,和队员一起参加了1982年9月的亚运会,并帮助队伍夺得了冠军。
亚运会之后,25岁的周晓兰由于身体原因退出了主力队伍,成为了一名替补队员。
这一次周晓兰没有沮丧,也没有抱怨,她深知自己目前的状态不如年轻人,主动退位让贤是为了大局,也是为了激励年轻一代。
1984年第十三届奥运会开始了,替补席上的周晓兰看着队友们在场上奔跑、呐喊、拼搏,再难以抑制自己想要和她们并肩作战的想法。
她在场边助威,观察形势,为队友出谋划策。最终,女排姑娘们取得了奥运会的金牌。
胜利的喜悦冲击着周晓兰的心脏,她多想再一次站在赛场上,她多想用自己的双手去赢得冠军,但她深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她捧着奖杯无比的动容,霎时间眼泪夺眶而出。
队友们也都了解她的不舍,女排姑娘们抱在一起哭成一团。
自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夺冠后,女排姑娘们成为中国在世界展现形象的代表,女排精神也成为了时代精神。
周晓兰凭借着斐然的战绩和美丽的面容,和当时最红的演员龚雪登上了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杂志《大众电影》的封面。
之后的女排队员们也都获得了许多荣誉,这也为她们以后走上仕途奠定了基础。
1985年,28岁的周晓兰收获了幸福的爱情,并与前国家男子排球队队员,时任 *** 八一队教练的侯晓非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结婚后不久,周晓兰也到了退役的时候,但周晓兰没有放弃学习,她进入上海 体育 大学学习管理学,这为她之后坦荡的仕途提供了很大助力。
1988年,大学毕业的周晓兰很快便进入了国家体委,继续从事她所热爱的排球相关工作。
周晓兰凭借着自己多年打排球的经验及在学校学习的管理经验,一上任便对国家队的排球管理体制展开了改革。
她不仅改进了训练模式、激励措施,还积极引进资金促进排球运动市场化,她的这些改革受到了 体育 总局的支持,并激励了队员们的训练热情。很快,她的这些改革被推行到其他 体育 项目中。
她热爱排球、热爱运动也热爱她的事业。1994年,37岁周晓兰因为出众的能力,被破格提拔成了球类司的副司长,她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副厅级干部。
这使周晓兰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并下定决心要为排球事业奋斗终生。
正当她想在自己的事业上发光发热的时候,女排却陷入了低谷期。
女排的老队员们逐渐退役,新队员不仅在实力上远远比不上当时全盛时期的老队员们,连精气神都差了一大截。
这样一支队伍怎么可能取得佳绩呢?就这样,之后的几次比赛中,女排的成绩不断下滑,很长一段时间连决赛都进不去,国家女排似乎在失去了周晓兰等老一代女排健将后,昔日“五连冠”的荣光也已不复存在了。
当时女排承受着观众的不理解,也承受着 体育 总局给予的压力,对于曾经的老队员,周晓兰也很无奈。
她看着女排一直上不去的成绩,既痛心又着急,于是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邀请老队友郎平回国担任教练。
作为昔日的队友,周晓兰对郎平的实力心知肚明,面对目前的困境,邀请郎平担任总教练,是提高女排成绩最好的办法。
但是,当时郎平是美国女排的教练,美国给予郎平的待遇是自己无法超越的,因此,她没有把握能邀请到郎平。
不过好在曾经的同队情谊还在,接到周晓兰的邀请后,一直惦记着祖国排球事业的郎平丝毫没有犹豫,当场便答应了周晓兰的邀请。
为了回国任教,郎平与美国队解约,由于合同还未到期,她还要赔偿给美国队很大一笔违约金,周晓兰承诺这笔钱由 体育 局支付。
但女排成绩的下滑,也给了周晓兰极大的压力,上级找了她不止一次谈话。
不久,在郎平回国后,周晓兰便递交了辞呈,她在副司长的职位上仅仅呆了八个月。她帮助郎平回到了国家队,自己却无法与她并肩作战,这成为了周晓兰一生的遗憾。
而郎平也没有辜负周晓兰的期望,带领着中国女排一次次夺得冠军,中国女排又一次迎来了辉煌时刻,但此时的周晓兰已经远赴美国。
辞职后的周晓兰随丈夫旅居美国,远离了国内的喧嚣。
到了美国之后,多支球队都想邀请周晓兰担任教练,但她都拒绝了。
多年 体育 训练留给周晓兰的,是一身伤病,现在的她只想好好调养身体,好好享受这来之不易的休闲时光。
半年后,周晓兰已经淡出了国内 体育 界,也远离了她为之奋斗半生的排球。
周晓兰一家人这时也获得了美国的永久居留权,于是,周晓兰便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在美国继续她平淡的生活。
在全家定居美国之后,周晓兰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做上了数据统计分析的工作。
很快,她便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并成为了项目负责人,好像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她远离了国内的人情世故和荣誉枷锁,过着自己向往的平凡生活。
如今的周晓兰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她的两个女儿出落的亭亭玉立,她们继承了父母的运动基因,在排球运动上很有天分。
但周晓兰只允许孩子们练球,绝不允许她们代表美国人参加比赛。虽然周晓兰定居国外,但她依然对祖国保留着深沉的热爱,这应该是每一个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共同的心态。
去到美国的周晓兰没有赴女排队员们每年都要聚一次的约定。2004年中国女排在悉尼奥运会上再次夺冠,***寻访老女排队员的踪迹,这一次,老女排们再一次聚齐了,唯独缺了当年的“天安门城墙”周晓兰。
2013年4月1日,老女排主力队员之一的陈招娣因病逝世,老女排队员们都来送她最后一程,最遗憾的是,周晓兰依然没有露面,她好像人间蒸发了一般,女排队员们都没有她的消息,包括因她回国的郎平。
如今的周晓兰已经淡出了大众的视野,定居美国的她日子过得十分惬意。不过即便生活平淡幸福,她也一直难以放下自己心爱的排球,于是,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她总会去美国的福利机构教孩子们打球。
此时此刻,排球对她来说不再是事业,而是闲暇时的一个爱好。
许多人都说国家白培养了一个运动员,刚有成就便去了其他国家。但是,周晓兰没有对不起任何人,她把自己的青春和热爱全部奉献给了祖国的排球事业。
如今的女排已经重新延续了当年的辉煌,她们不负众望,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从不畏惧,艰难的赢下了一次又一次的比赛。
在郎平的悉心指导下,女排在2019年拿下了第十次冠军,并让女排精神再次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周晓兰的一生可谓是充满了传奇,少年时不惧磨难艰难成长,青年时为了热爱拼尽全力,中年时为了事业兢兢业业,老年后回归家庭享受天伦。
她没有因为自己的成就而迷失,并时刻保持清醒,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她的勇敢和魄力值得我们敬佩。
2020年9月上映的女排电影《夺冠》,讲的就是上一代女排健将郎平在体坛上的拼搏历程。不过,当年郎平在80年代退役的时候曾经选择去美国发展,而90年代将她带回国内,并劝其成为中国女排队教练的便是她曾经的队友周晓兰。
周晓兰曾是成就女排最初辉煌的那一代球员之一,她出生于1957年,是江苏南京人。但是因为时代的影响,她在13岁的时候就随着父母去了山西下乡,从小到晚干农活,十分辛苦。
尽管乡村的条件差,周晓兰也经常吃不饱,但她却长得十分高挑,足有1米8的个头。这身高在当时对于女孩子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由于大家普遍贫穷,周晓兰身高体壮,也意味着吃得多,所以她也因此遭受了不少非议。
周晓兰被发掘出来的时候算是很晚了,直到16岁的时候才被挑选开始接触排球。但是周晓兰无疑是一名排球天才,她在排球场上如鱼得水。而且对于她来说,即使训练再艰苦,也好过干着农活还吃不饱饭的日子。
1977年,周晓兰经过4年的训练,便以出类拔萃的成绩被挑选入了国家队,并得以参加当年的世界女排锦标赛。周晓兰初战便获得了亚军,后又在两年后获得了亚洲女排锦标赛的冠军,并取得当时的“个人最佳表现奖”。
80年代是周晓兰的辉煌时代,尽管1981年周晓兰在获得人生中的第一个世界冠军的时候已经24岁,但显然这并不是她最后的荣耀,而只是最初的光芒。而且,1981年的女排世界杯冠军也是中国女排 历史 上第一次夺冠。
这一战使得周晓兰获得了“天安门城墙”的美誉,她以独特且坚不可摧的防守打法让与其争冠的对手叹服,更是让世界重新认识到了中国女排的力量,鼓舞了一代中国人。
接下来,周晓兰又连续三年获得了世界级冠军,在1984年的奥运会拿到冠军后光荣退役。她为国家赢得诸多荣誉,国家也给了不少奖赏,并给予了她“三八”红旗手的称号,以及极好的待遇。
周晓兰也不负国家的重待,在退役后一直在帮助中国女排进行训练和改革,但随着周晓兰和郎平等一众老将的退役,下一代却难续辉煌。心急如焚的周晓兰意识到想要提高女排队,还需团队的努力,于是在1995年将前往美国的郎平劝回。
但是当时的周晓兰已经年近40岁,虽然在国内的待遇相当好,身体的旧伤带来的痛苦还是逼着她做出了辞去公职,和同为排球运动员的丈夫一起去美国的选择。
最初,周晓兰并不甘心,还当过一段时间的排球教练。但伤痛再加上体力大不如从前的她还是放弃了,最终选择在美国的一家医疗公司做工程师,也算是找到了比较好的生活。
现在周晓兰已经定居在了美国的马里兰州,而且还有两个孩子。尽管在美国的生活很好,但周晓兰还是常感慨自己曾经在国内创下的战绩,也十分感谢当年国家对她的栽培。
如今排球这下运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和关注,虽然我们国家在一开始的时候对于排球这项运动的认识不如其他国家,但是后来者居上,中国排球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拼搏逐渐成为了一个在世界舞台上名列前茅的的出色战队,而这其中也不断涌现出很多非常出色的运动员,而周晓兰就是其中一位功不可没的名将。
当时周晓兰和排球队其他姑娘们一起创造了中国女排的光辉荣耀。并且还被誉为“中国天安门城墙”的称号,周晓兰从小的生活家庭条件并不是很理想,接触排球也是偶然一次机会在她16岁那年进入业余的体校进行训练,周晓兰脱颖而出,展现了自己得天独厚的天赋,本来从小就练就了比旁人能吃苦的时刻,所以在训练中周晓兰再纍都对她来说不是事,反而更加努力和自律。
很快周晓兰顺利进入国家队,也在各方面技术上得到了更多的发展,使得周晓兰在比赛中逐渐开始崭露头角,不断和队友们一起取得令人骄傲的成绩。可以说周晓兰的职业生涯还是非常出色和精彩的。而提及周晓兰的退役生活,更是让大家为她敬佩不已。
周晓兰这个人非常有自己的个性,周晓兰在上海体育学院毕业之后,就顺利进入到国家体委出任排球队长,后来代表中国排协动员当时在美国读书的前队友郎平回国担任女排主教练,虽然当时38岁的她已经成为了那个时候体委系统内最年轻的副司级干部,但依旧辞去公职和自己的老公定居美国生活。
不过在美国周晓兰依旧在从事自己的老本行,成为了美国一所大学的排球教练,后来去了一家医疗器材公司做工程师,如今周晓兰已经63岁,有两个女儿陪伴,定居在马里兰州。两个姑娘在她悉心教导下非常孝顺和有才华,一家人过得也很幸福,周晓兰虽然移民到美国生活,但心里一直都牵挂着国家排球事业发展。
这个人就是王怡,被郎平除名之后王怡最终选择成为美国一球队的女排教练。
王怡
王怡身高一米九,其父母均是运动员,可以说是从小成长在一个体育世家里。
王怡在12岁时进入了上海当地的青年女排队,后来被国家队的主教练胡进看中招揽进入国家队。
1995年郎平首次进入中国女排教练组,担任教练,在当时女排队内设定的目标是争取获得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奖牌。在队内,王怡的能力适合担任女排副攻。
赛场上的王怡在赛场上所散发的完美表现,令人失神,然而在赛场下经常传出王怡跟教练不和的风言风语,在郎平任教国家队之前,王怡经常因为训练原因跟前教练发生冲突!而后王怡选择离开国家队。
为何说王怡是临阵脱逃?
王怡在离队之后本打算继续完成学业,1997年,郎平召回队员准备训练面对下一次奥运会。
为了让王怡归队,郎平甚至亲自去上海邀请她,与她促膝长谈,给予王怡足够的尊重与体面。然而王怡犹豫不决,表示自己需要再考虑一些时间,只是口头答应了郎平归队事宜。
然而等到女排正式 *** 的时候,王怡却一声不吭早已办好了去美国的签证!
国家队在了解情况,综合考虑之下,给予了王怡永久除名,永不录用的处罚。
王怡辜负了郎平的厚望,她将自己的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前,在国家最需要她的时候离开了祖国。
王怡的现状如何?
王怡去了美国之后专注学习。她悄然淡出排坛,在美国攻读工商管理专业,读书的同时,还参加了大学的排球队,并且在1999年和2000年连续两度入选了联赛的最佳阵容。
现状王怡成为了美国大学女排的教练。但是,即使是这样一个优秀的王怡在大家眼里依然是中国女排的见证者,因为她损害了中国女排的声誉。
作为一名才华横溢的排球运动员,她的职业生涯因为自己的行为而毁了,这让对她寄予厚望的郎平教练失望了,不知道王怡有没有后悔过呢。
通过欧洲杯预选赛附加赛,匈牙利、北马其顿、苏格兰和斯洛伐克成功晋级,...
2018世界杯成绩表全部文章列表:1、2018足球世界杯全部成绩...
如何看待刘国梁?备战奥运会才能够让运动员全力以赴练技术。...
百米最快速度是多少世界记录100米比赛最快的速度是9秒5...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腾讯篮球直播,以及nba直播在哪看的知识点,希望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