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便是《勃兰登堡协奏曲》。《勃兰登堡协奏曲》在巴赫一生浩如烟海的作品目录中并不醒目,但却是管弦乐作品中的典范之作,至今仍是世界各大乐团的保留曲目。
巴赫的管弦乐作品中,最著名的就是这部《勃兰登堡协奏曲》,这部协奏曲一共6首,编号BWV1046-1051。 这6首著名的协奏曲,一般认为是为当时的勃兰登堡大公克里斯蒂安·路德维希而作,据德国音乐学家海因里希·贝塞勒(Heinrich Besseler)严格的考证,它们实际是为当时克滕的青年王子利奥波德而作,利奥波德会多种乐器,是一位高水平的音乐爱好者。1718─1719年冬,巴赫从克滕到柏林,曾为勃兰登堡大公演出,大公叫巴赫送一些作品给他,巴赫从他在克滕创作的作品中选了这6首协奏曲,抄完加上献词献给了大公。这6首协奏曲本不是一套,各首需要的乐器组合不同,所以巴赫对它们所起的标题是《6首不同乐器的协奏曲》。这些协奏曲,巴赫使用了当时有可能的乐器编制,当时大公的音乐班子只有6位乐手,而这些协奏曲中即使配器最少的第六首也需要7件乐器,根本无法演奏,结果这些作品就在大公的收藏室内高阁了13年。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科隆选侯国的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于维也纳逝世,享年57岁[1]。
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2]。
中文名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外文名
Ludwig van Beethoven
国籍
神圣罗马帝国
民族
日耳曼
出生地
科隆选侯国-波恩
人物关系
卡尔·车尔尼
学生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
老师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770年12月16日,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1]1775年左右,4岁的贝多芬被父亲逼着学习钢琴、小提琴,其父愚蠢地想用强制性手段将他培养成莫扎特式的神童[3]。
贝多芬13岁时的肖像画
1778年,8岁的贝多芬师从宫廷老管风琴师H·伊登学习音乐基础理论及管风琴,同年8月26日之一次登台演出[1]。
1781年,11岁的贝多芬辍学,进入波恩剧院乐队当小乐师,有机会师从选帝侯宫廷管风琴师、指挥家和作曲家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布·聂弗[3],聂弗是位启蒙运动的参与者,对贝多芬一生影响很大[1]。
1783年,13岁的贝多芬担任宫廷乐队的古钢琴独奏与伴奏,但无薪俸;同年根据德雷斯勒的进行曲改编为《钢琴变奏曲》(woO63),这是他正式发表的之一首作品,由德国音乐出版家J·M·格茨予以出版[1]。
1785年至1786年,贝多芬转向弗兰兹·安东·里斯学习小提琴,完成《三首钢琴奏鸣曲》(woO36)[1]。
1787年春天,贝多芬之一次访问维也纳,见到31岁的莫扎特,其弹奏技术受到莫扎特的赞赏;同年结识比自己大9岁的华尔斯坦伯爵,他是贝多芬在艺术事业与经济上的重要支持者[1]。
贝多芬青年时期的画像
1790年,作曲家海顿去伦敦途经波恩,贝多芬结识海顿;同年受委托完成了两部清唱剧:《为约瑟夫二世逝世所作的悼念清唱剧》(woO87),这也是贝多芬之一部与政治沾上边的作品;以及《为利奥波德二世登基而作的清唱剧》(woO88)[1]。
1792年11月,22岁的贝多芬在海顿等人的鼓励支持下离开故乡,开始拜海顿为师学习作曲,定居于维也纳[4]。
维也纳初期
1793年,贝多芬改向莫扎特挚友,作曲家与教师J·B·申克学习对位法及音乐理论[1]。1794年,开始师从圣斯蒂芬大教堂阿尔布莱兹贝格学习对位法,向宫廷音乐总监安东尼奥·萨列里免费学习作曲;由于海顿忙于作第二次赴英演出的创作准备,师生两人性格不同又有音乐思想上的分歧,贝多芬向海顿的学习终于1794年中止[3]。
1796年8月,在《维也纳杂志》上发表了贝多芬赠送给海顿的三首钢琴奏鸣曲(Op.2);同年开始出现耳聋现象[1]。
1796至1797年创作完成《C大调之一钢琴协奏曲》(Op.15),并于1798年在捷克布拉格首演[1]。1799年,霍夫敏斯托于年底将贝多芬的《c小调第八(悲怆)钢琴奏鸣曲》(Op.13)予以出版[1]。
贝多芬画像,作于1803年
1800年4月,《之一交响曲》(Op.21)、《降E大调七重奏》(Op.20)在维也纳皇家宫廷音乐会首演[1]。
1801年,创作完成《升c小调第十四(月光)钢琴奏鸣曲》(Op.27 no.2),题献给朱丽塔·吉米尔茨伯爵夫人;同年还完成了《弦乐五重奏》(Op.29)、《弦乐四重奏》(Op.18)[1]。
1802年,到海利根施塔特度夏,贝多芬已完全听不见声音,同年10月初给自己的兄弟写下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嘱》;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完成《第二交响曲》,并重返维也纳。
成熟时期
1803年,神剧《基督在橄榄山》、《A大调克鲁采小提琴奏鸣曲》首演;同年完成《第三钢琴协奏曲》[1]。
贝多芬画像,作于1804-1805年
1805年4月,《第三(英雄)交响曲》首演,贝多芬亲自担任指挥,此作是贝多芬进入创作成熟时期的重要标志[1];同年11月20日,歌剧《费德里奥》在维也纳皇家剧院首演[3]。
1806年,创作完成《拉兹莫夫斯基弦乐四重奏》、《第四钢琴协奏曲》、《第四交响曲》,以及小提琴协奏曲[1]。
1808年12月,《第六(田园)交响曲》在维也纳剧院举行了首演。1809年,《科里奥兰序曲》、《第五(命运)交响曲》、《C大调弥撒》相继问世[1]。
1810年11月,《第五钢琴协奏曲》在莱比锡首演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贝多芬因耳聋已与许多亲友疏远[1]。
1812年,创作完成《第七交响曲》与《第八交响曲》;翌年夏天创作完成《战争交响曲》[1]。
创作晚期
1814年2月—3月,《第七交响曲》、《战争交响曲》相继再度上演,成为维也纳狂热事件[1]。
1823年53岁的贝多芬画像
1824至1825年,首次公演《第九交响曲》及其合唱;1825年3月,创作完成《庄严弥撒曲》[1]。
1826年,《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完成并公演,歌剧《费德里奥》最后版本予以发行[1]。
1827年,伦敦爱乐乐团赠予贝多芬100英镑,邀请他为乐团谱写《第十交响曲》,未及完成,贝多芬于同年3月26日与世长辞,终年57岁[1]。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他的父亲约翰·范·贝多芬是科隆选帝侯宫廷的男高音歌手,兼钢琴与唱歌教师,因嗜酒影响全家生活。其母玛丽亚·玛格达琳娜只活了41岁。贝多芬是家中的第2个孩子(之一个早夭只活了6天),此后其母玛格达琳娜还相继诞下5个孩子,但只有两个男孩卡斯帕尔·安东·卡尔、尼古拉斯·约翰长大成人,他们在贝多芬的音乐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
感情生活
贝多芬始终没有找到终生伴侣,终生未娶,但是其情感经历是相当丰富的。[5]
1800年,贝多芬被16岁的贵族 *** 琪丽爱泰迷住。由于出身的天壤之别,最终使他们劳燕分飞,使得当时深受耳疾扰的贝多芬差点为她自杀,并为她创作了《C小调月光奏鸣曲》[1]。
1804年贝多芬与寡妇约瑟芬产生了感情,但二人最终因身份地位相差悬殊,失之交臂[1]。
主要作品
世界著名音乐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经典作品赏析
6个视频 | 3万次播放
精选
片单
贝多芬的一生创作体裁广泛,数量众多。在器乐领域,包括9部交响曲、11首管弦乐曲和戏剧配乐、5首钢琴协奏曲、1首小提琴协奏曲、16首弦乐四重奏和其他形式的重奏曲、32首钢琴奏鸣曲以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变奏曲等;在声乐领域,涉及歌剧、清唱剧、弥撒、康塔塔、合唱幻想曲和大量的艺术歌曲,声乐领域的代表作品包括歌剧《费德里奥》、《D大调弥撒》、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等[6]。
交响曲、钢琴协奏曲等
交响曲 之一交响曲(C大调 Op.21) 1796
第二交响曲(D大调 Op.36) 1802
第三交响曲(降E大调 Op.55 “英雄”) 1804
第四交响曲(降B大调 Op.60) 1806
威廉·卡文迪许(,),之一世德文郡公爵(),军人和政治家。
查理二世和詹姆斯二世时代的辉格党人,英国议会运动领袖。
早年周游欧洲,1661年回国,任议员,不久即以坚决而大胆地反对查理二世的政策出名。
他支持1688年的光荣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并出面邀请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来英国即位。
革命后,他领导辉格党并任威廉的总管大臣,1694年授德文郡公爵和哈廷顿侯爵爵位。
他在基尔肯尼城堡娶之一代奥蒙德公爵的女儿玛丽·巴特勒(Lady Mary Butler)(1646年-1707年)为妻。
利奥波德·乔治·邓肯·艾伯特(,),利奥波德亲王,奥尔巴尼公爵(),维多利亚女王的幼子。
利奥波德是最后一位奥尔巴尼公爵, 克拉伦斯伯爵和阿克洛男爵(Baron Arklow)。
他因患血友病,动辄出血不止。
维克托·克里斯蒂安·威廉·卡文迪许(,),第九代德文郡公爵(),西德比郡英国自由联合党国会议员(1891年-1908年),加拿大总督(1916年-1921年),和殖民大臣(1922年-1924年)。
英国公爵 加拿大总督 第二家获授白金汉公爵的是詹姆士一世的宠臣乔治·维利尔斯,他在1617年、1618年、1623年连续获授白金汉伯爵、侯爵和公爵。
他是英国首相,又是法国王后、奥地利安娜公主的情夫。
在维利尔斯最后一位后代1703年去世后,斯图亚特王朝的最后一位女王安娜,就把白金汉公爵的头衔赐给了穆尔格拉夫伯爵约翰·谢菲尔德。
维克托·克里斯蒂安·威廉·卡文迪许(,),第九代德文郡公爵(),西德比郡英国自由联合党国会议员(1891年-1908年),加拿大总督(1916年-1921年),和殖民大臣(1922年-1924年)。
英国海军元帅路易斯·弗朗西斯·艾伯特·维克托·尼古拉斯·蒙巴顿,缅甸的蒙巴顿之一伯爵(Sir Louis Francis Albert Victor Nicholas Mountbatten, 1st Earl Mountbatten of Burma), KG, PC, GCB, OM, GCSI, GCIE, GCVO, DSO, FRS, (1900年6月25日 – 1979年8月27日) 英国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的叔叔. 他是最后一任印度总督。
蒙巴顿1900年6月25日出生于英国的温莎堡。
他是蒙巴顿的路易斯亲王的二儿子,母亲是黑塞和莱茵的维多利亚公主。
1947年,被英国国王封为缅甸的蒙巴顿伯爵。
1947年1月至1948年6月,任印度总督。
1955年至1959年,任英国海军参谋长兼之一海务大臣。
1956年,晋升为海军元帅。
1959年,任国防参谋长和参谋长委员会主席。
1979年8月27日,在 *** 摩海滨因乘坐的游艇被爱尔兰共和军炸毁而遇难 约克公爵爱德华·奥古斯塔斯王子(Prince Edward Augustus, Duke of York) (1739年3月14日- 1767年9月17日) 乔治三世的弟弟,弗雷德里克王子 (威尔士亲王)和萨克森-哥达的奥古斯塔公主的二儿子。
1760年他由他的曾祖父乔治二世承袭约克和阿尔巴尼公爵和尤尔斯特伯爵(Earl of Ulster)爵位。
他的曾祖父在1760年10月25日去世后,到威尔士亲王乔治1762年8月12日诞生之间,根据对英国的王位推定的,他是王位承继人。
在1767年夏天晚期, 在他向热那亚的途中,爱德华·奥古斯塔斯感到不适, 必须在摩纳哥港口登陆。
尽管他被小心护理和照料,9月17日他还是摩纳哥亲王(Honoré III)的王宫中去世,遗体葬在威斯敏斯特修道院里。
|width=40% align=center|前任: 新爵位 |width=20% align=center colspan="2"|约克和阿尔巴尼公爵 1760年-1767年 |width=40% align=center|继任: 无后代继承 乔治·维利尔斯(Gee Villiers,)之一世白金汉公爵(1st Duke of Buckingham)英格兰政治家。
1614年成为詹姆斯一世的宠臣,1616年任侍从长,1617年封伯爵,次年升侯爵。
1619年任海军大臣。
在众多的宠臣中,乔治·维利尔斯最受詹姆士一世青睐,1623年2月获得白金汉公爵的封号。
乔治·维利尔斯(Gee Villiers,)之一世白金汉公爵(1st Duke of Buckingham)英格兰政治家。
1614年成为詹姆斯一世的宠臣,1616年任侍从长,1617年封伯爵,次年升侯爵。
1619年任海军大臣。
在众多的宠臣中,乔治·维利尔斯最受詹姆士一世青睐,1623年2月获得白金汉公爵的封号。
格洛斯特公爵亨利亲王殿下(H.R.H. The Prince Henry, Duke of Gloucester) 他是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第三子、乔治六世的弟弟。
约翰·坎贝尔(,),第二代阿盖尔公爵()和之一代格林威治公爵(),苏格兰军人和贵族。
之一代阿盖尔公爵之子,曾积极推动英格兰和苏格兰的联合。
1705年成为英格兰贵族,曾参加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约翰·乔治·爱德华·亨利·道格拉斯·萨瑟兰·坎贝尔,第九代阿盖尔公爵(,)加拿大总督。
33岁以洛恩侯爵出任加拿大总督,为当时最年轻的加拿大总督。
1871年3月21日娶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四女儿路易丝公主为妻。
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The Prince Philip, Duke of Edinburgh), (1921年6月10日——)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
菲利浦亲王1921年6月生于希腊科孚岛,原名菲利普·蒙巴顿,为希腊和丹麦王子。
他父亲安德烈是希腊国王乔治一世的七个儿子之一,母亲则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女。
1947年11月20日和伊丽莎白公主结婚,乔治六世授于他爱丁堡公爵、梅里奥尼思伯爵(Earl of Merioh)和格林威奇男爵(Baron Greenwich)等爵位。
1953年他被授于英国皇家海军元帅、陆军元帅和空军元帅等职。
阿瑟·威廉·帕特里克·阿尔伯特(,),阿瑟亲王,康诺特和斯特拉森公爵(),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和艾伯特亲王(Consort Albert)的第三子,曾担任过多种军职和加拿大总督(1911年-1916年)。
于1874年被授于康诺特和斯特拉森公爵和苏萨克斯伯爵(Earl of Sussex)。
阿奇博尔德·坎贝尔(,),之一代阿盖尔公爵()和第十代阿盖尔伯爵(),苏格兰贵族。
第九代阿盖尔伯爵的长子。
就找到这些,可以吗 ? 请采纳谢谢!
答:欧洲最著名的十大公爵——汉弗莱·斯塔福德, 维克托·克里斯蒂安·威廉·卡文迪许 安德鲁王子 阿盖尔 威廉·卡文迪许 利奥波德·乔治·邓肯·艾伯特 乔治·维利尔斯 路易斯·弗朗西斯·艾伯特·维克托·尼古拉斯·蒙巴顿 爱德华·奥古斯塔斯 约翰·坎贝尔 阿瑟·威廉·帕特里克·阿尔伯特 阿奇博尔德·坎贝尔;
回答完毕!
1、维多利亚公主,嫁给普鲁士王储(后来的腓特烈三世)有4女4子。她的儿子是赫赫有名的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前西班牙王后索菲亚之外曾祖父;女儿索菲公主是希腊王后。
2、爱德华七世,娶了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的大女儿亚历山德拉公主为妻,有3女2子。他们的二儿子是后来英王乔治五世,女儿莫德公主是挪威王后。
3、爱丽丝公主,嫁给黑森和莱茵河畔大公路德维希四世,有5女2子。他们的大女儿维多利亚公主的一个女儿路易丝后来成为瑞典王后,另一个女儿是英国菲利普亲王的母亲。
4、阿尔弗雷德王子,娶了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唯一的女儿玛丽亚·亚历山德罗芙娜女大公,有5女1子。他们的长女玛丽公主是罗马尼亚的王后,外孙是罗马尼亚的卡罗尔一世。
5、海伦娜公主,嫁给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克里斯蒂安王子,有4女2子。
6、路易丝公主,嫁给英国阿盖尔九世公爵约翰·坎贝尔,丈夫是后来的加拿大总督,无子女。
7、亚瑟王子,娶了普鲁士公主玛格丽特,有2女1子。他们的女儿玛格丽特公主是瑞典的太子妃,在丈夫继位之前就去世了。
8、利奥波德王子,娶了瓦尔德克-皮尔蒙特的海伦娜公主,有1子1女。女儿是爱丽丝公主,嫁给乔治五世的玛丽王后的幼弟,丈夫是后来的加拿大总督。
9、比阿特丽斯公主,嫁给巴登堡的亨利王子,有3子1女。他们的唯一女儿维多利亚·尤金妮亚公主嫁给西班牙的阿方索十三世,成为后来的西班牙王后。
扩展资料:
维多利亚女王的后代很多都与欧洲各国的王室成员联姻。正因如此,维多利亚女王又被称为"欧洲的祖母"。女王在世时,曾有一张和这些著名的孙子辈亲戚们的全家福合影,更有趣的是之一次世界大战实际是在这些亲戚们之间打起来的。
欧洲国家君主都是维多利亚女王有血缘关系的后代,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西班牙前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及其王后索菲、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以及已经逊位的前罗马尼亚国王迈克尔一世、前希腊国王康斯坦丁二世等皆是其后。
通过欧洲杯预选赛附加赛,匈牙利、北马其顿、苏格兰和斯洛伐克成功晋级,...
2018世界杯成绩表全部文章列表:1、2018足球世界杯全部成绩...
如何看待刘国梁?备战奥运会才能够让运动员全力以赴练技术。...
百米最快速度是多少世界记录100米比赛最快的速度是9秒5...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腾讯篮球直播,以及nba直播在哪看的知识点,希望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