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当今的阿根廷存在感不高,除了足球和探戈,几乎没人谈起,但要退回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时的欧洲人要想移民新大陆的话,能说西班牙语的,几乎都会一致选择阿根廷,即便美国南方各州的西语也相当普及。
当年的阿根廷,俨然是个遍地是机会,随处有黄金的国家,人均GDP曾一度跃居世界第二,拥有着整个美洲*进的铁路、公路网,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则被称为“南美巴黎”.....甚至要夸一个人有钱,都会打比方说,他/她“如同从阿根廷来的一般”。
这种繁华景象一直持续到了二战结束。此时,相比遍地瓦砾惨兮兮的欧洲,阿根廷虽说实力已经不比美国,但仍旧属于一个美洲范围内十分耀眼的发达国家。
1950年代初,阿根廷在贝隆两口子的治理下,各行各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之势。
贝隆夫妇除了提升福利拉拢选民外,也在认真谋划着一些“百年大计”,比如,打造阿根廷人自己的航空、冶金、 汽车 等民族工业,提升国家工业化程度.....还有研发核武器!
一个体面的发达国家,手上怎么能没有核武器呢——谁有原子弹谁就是大国,谁就对世界事物有话语权。
1950年,贝隆总统发出震耳欲聋的口号——“我们要在工业上与发达国家竞争,不然就只能永远做一个依附性国家,依附性国家是要付出代价的,美国有什么,我们就要有什么”。
一时间,听得举国上下热血沸腾,仿佛只要有了信心,就已经成功了一半——赶美超苏不是梦!
1950年,阿根廷成立了国家原子能委员会,正式开搞核工程——战后,阿根廷曾吸收了不少世界各地流亡而来的纳粹科学家(当然*的都去了美国),加上本国的智力资源,自我感觉还是相当可以的。
一年后,震惊世界的一幕发生了。
1951年3月底,贝隆总统雄心勃勃地公开宣布:阿根廷的氢弹实现重大突破,已经走在了美国和苏联的前面,几年之内,阿根廷会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氢弹的国家!
要知道,这时离苏联试射成功原子弹,还不到两年的光景,世界上只有美国和苏联两个国家拥有核武技术,但双方都还没能折腾出来氢弹。
因此,贝隆话音一落,全球齐刷刷的蒙圈了,美苏更是感觉被“啪啪”地打了脸——毕竟,阿根廷的原子弹都没影呢,怎么上来就超车搞氢弹,要知道,氢弹的引爆是需要原子弹作为“扳机”的,这是必经的先后顺序,难不成阿根廷人找到了什么“捷径”?
更何况,原子弹的研发是一个物理学的精进过程,也对该国的工业基础有相当大的要求,阿根廷虽然富裕,但主打的是卖粮食、卖牛肉和挖矿来赚钱,工业 不显山不露水的,如此快的就要搞出氢弹,这也解释不通啊。
这一下子搞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所有的大小酒店旅社都被预订一空,出租车和公交系统也不堪重负。
要说阿根廷为什么能有这么大自信去超车搞氢弹,还是跟从欧洲请来的一位神人有关——罗纳德·里希特博士。
里希特博士是奥地利人,自称在第三帝国时代(纳粹德国)曾经参与过希特勒的原子弹工程。
1948年,里希特博士辗转来到阿根廷。
里希特博士说,他已经摸索出了一条制造氢弹的捷径,但是因为怕美国和苏联惦记,把自己绑架过去,所以一直保持着低调,他就看好阿根廷,根本瞧不上美苏两国。
感动不?
就这样,凭借着自己先前的科研成果,以及阿根廷对纳粹德国科学水平的高度信赖,里希特博士成功地忽悠住了贝隆两口子。
于是,阿根廷政府花了血本,支持里希特博士的科研工作,好吃好喝好招待把他当大神一样供着,前后投资超过一亿美元。
1951年2月,里希特在实验中发现了伽马射线,他更坚定地认为自己离实现氢弹目标不远了。
尴尬的是,时间一长,里希特的“科研成果”就露馅了。
之后的一年里,贝隆数次派出的专家组在核试验室内,一次都没能检测到跟核反应有关的辐射,里希特博士一直解释说,这只是时机未到。
此情此景下,时任阿根廷原子能委员会主席的伊拉奥拉戈伊加忍不住向贝隆总统说了实话——所谓的“反应堆”,就是早在19世纪已经被发明了的一种特殊弧光灯的放大版 这种灯泡在接通交流电时,会发出悦耳的声音。而里希特所说的“氢弹”,实际上,不过是个超大号的“电子琴”。
得知真相的贝隆恼怒不已,但出于国家颜面的考虑,他并没有公开真相,只是暗中逮捕了里希特博士,并终止了对其团队“科研工作”的财政拨款,耗资一亿的核武工程黯然下马。
然而,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那边,美国中情局曾多次派出精心训练过的特工,南下阿根廷执行核武研发有关的“破坏任务”。
结果,特工们到了以后就蒙圈了——根本找不到“破坏对象”。
通过特工们带回的一手情报,美国已经判断了个八九不离十。于是,借着媒体,正式向国际 社会 揭开了有关阿根廷氢弹计划的“大乌龙”。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阿根廷遭遇到了国际 社会 的群嘲,沦为了核武器相关的*的笑柄。
1952年7月,贝隆夫人,艾薇塔·贝隆去世。
整个阿根廷陷入了悲痛的深渊。吊丧那天,70万人向她的灵柩致哀,人们反复喊着“艾薇塔”的名字,有的人当场哭晕过去,有的拼命去吻她的水晶棺,其中还有16人因为踩踏和撞击而丧生。
贝隆夫人的葬礼,也是贝隆总统政治生涯的*——从那以后,成了鳏夫的贝隆,渐渐失势,人气大不如以前。
1955年,贝隆政府在军事政变中倒台。
之后的三十多年,军政府和文官民选政府轮番上台,两派人马的执政纲领“互为反义词”,有的主张引进外资发展代工工业,有的则大力实施“去工业”政策,一会儿一变....就这样反反复复,阿根廷经常过不了几天好日子就陷入衰退的死循环,各行各业都被折腾的一团糟。
要知道,发展完备的军事打击和防卫体系,属于一个庞大、繁杂和讲究持续性的工程,需要多届政府接力,抛开公私恩怨,花上几代人的功夫,才能实现最终目标。
这在政坛动荡,前后政府互相否定的阿根廷,显得非常高于生活。
从上世纪60年代起,阿根廷的GDP增长率像过山车一样刺激,涨了跌,跌了涨....后来实在没钱了,阿根廷又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钱,结果还不起,成了*的赖账国家,听起来心酸得不行。
阿根廷政府那边,一合计,也是啊,如果全力以赴发展自主的军工和防务体系,势必会影响到国家的经济、 社会 利益的分配,金主们不满意,民生也会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动摇了本届政府的统治根基,非常不利于自己政治生涯的继续。
况且,就算经济账的话,一定时期内,直接买现成的,也确实比自己在本身的国防基础上,一点点补充发展要划算得多。
患得患失一番之后,阿根廷彻底放弃了核武计划。
而一同被废掉的,除了核武器计划,还有阿根廷自主的航空制造体系。
原本,在贝隆政府时代,从德国取道北非,艰辛偷渡过来的*飞机设计师库尔特·谭克和莱因·霍顿等人,被贝隆委以重任——他们在纳粹德国Ta-183战斗机的基础上,为阿根廷开发了*“箭”系列战斗机,性能还是不错的。
可惜的是,还没来得及正式投产,贝隆政府就倒台了。之后,这个耗资庞大的项目被紧急叫停,谭克也遗憾地远走印度。
今天,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阿根廷空军博物馆内还可看到箭-I和箭-II 5号战机。
显然,在20世纪50年代,阿根廷曾有机会站在世界航空领域的最前沿。上述这些未完成的项目,本有可能将阿根廷军工,甚至国际地位,推送到一个全新的时代。
活生生的事实证明,主动放弃自主军工的阿根廷,一旦摊上事儿,将会陷入无比的被动之中。
典型的就是1982年的马岛战役。
开战之初,阿根廷曾占据*优势,从法国进口的“超级军旗”战机利用地球曲线进行了战术隐身,用20万美金的飞鱼导弹击沉了价值2亿的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一举震惊了全世界。
然而,搁不住撒切尔夫人的不断运作——她专门去施压法国密特朗总统。不得已之下,法方把数据链密码交给了英军,同时宣布对阿根廷实行“禁运”。
没多久,阿根廷手头所有的枚飞鱼导弹用光,加上之前也没有囤货,阿军马上就扛不住了,最终被英国完胜。
而曾经承诺为阿根廷提供“保护”的美国,开始的时候一心吃瓜,后来又暗中一块跟英国施压法国搞禁运。
很显然,美国早已经把世界划分等级——如果你不在美国核心范围内,关键时刻,就算再乖巧,再亲美也没有任何意义。
马岛战争的失败引发了阿根廷政局的再次动荡,国家上下一片混乱,耽误了大把大把的发展时机,到现在还没缓过劲来.....尤其是阿根廷失败的货币政策,它的比索不是接近崩溃,就是“又”崩溃了。
到了这两年,受到疫情相关的打击,比索干脆彻底崩溃了,阿根廷人索性直接用起了美元。
这种长期混沌的国家状态,也搞得其国民丧失了“撸起袖子加油干”振兴国家的精气神。以至于阿根廷人如此自嘲他们现在的状态——在阿根廷,最勤劳的是牛,牛每天都在认真地吃草,好让自己能卖个好价钱。
最后讲个笑话:
伊朗问美国:你为什么怼我?
美国:因为我怀疑你在研发核武器!
伊朗反问:俄罗斯有核武器,为什么你不直接怼他?
美国:因为他真的有核武器!!!!
战争使阿根廷走向落后,更确切的说是发展不起来。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致使阿根廷从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到现在的不景气的原因太多了,选择错了盟友、
工业发展的过晚、
候选人为了能够上台许诺上台后的不合理利益发放,结果国家造成国库空虚国家衰退。
所以,国富但不一定国强,还要有保护自身的能力。
*答案现代的阿根廷足球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生活在潘帕斯草原的民族诞生出许多*的球员,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能找到令人自豪的足球传说。尽管阿根廷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世界杯之旅,但直到1978年作为世界杯的东道主赢得*以及86年的胜利,阿根廷才开始登上世界之颠,以其自由洒脱,如同探戈般的足球风格闻名世界足坛。
时光倒流……来到一百多年前,几个英国人将足球带到了阿根廷。从此,阿根廷人深深的爱上了这项运动。1901年11月,阿根廷前往乌拉圭的首都——蒙特维多,与乌拉圭进行了两国之间的*交锋,这也是阿根廷*的国际比赛,阿根廷最终以3-2获得比赛的胜利,过了九年,阿根廷又在主场对垒南非,结果一球落败。在阿根廷足球的发展初期,阿根廷一直受到英格兰足球的强烈影响,然后在19世纪末成立了自己的联赛,并很快的有了他们自己的*球队。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阿根廷*离开南美大陆前往海外作战。在里斯本与葡萄牙进行友谊赛,比赛以0:0结束。
两年以后,阿根廷前往乌拉圭参加第一届世界杯的小组赛。第一场比赛以一球小胜法国队而后又取得对墨西哥和智利的胜利。在半决赛中阿根廷遇见两年前在阿姆斯特丹以11:2狂胜的美国队,这次依然令人信服的6:1取胜。历史是如此的相似,如同阿姆斯特丹奥运会,阿根廷在决赛中再次与乌拉圭碰撞。作为东道主的乌拉圭以4:2再次捧杯,延续着他们的胜利。
1934年世界杯,阿根廷首轮遭遇瑞典,比赛仅仅进行了16分钟,就由贝列斯(Belis)攻入一球,取得领先地位。但过了一刻钟,瑞典的乔纳森(Jonasson)为瑞典扳平了比分,虽然在下半场刚开始加拉特奥(Galateo)的入球使阿根廷人重新领先,顽强的乔纳森再次扳平,又过了十分钟,库隆(Kroon)为瑞典队攻入第三球3:2,阿根廷人淘汰出局,打道回府。这次失败后,由于种种原因,阿根廷时隔23年才重新参加世界杯。虽然在这二十几年间阿根廷与世界足坛缺乏交流,但他们依然赢得了十届美洲杯中的七次*,无疑他们成为美洲一支最杰出的球队,在南美还没有其它球队能达到他们的水准。不幸的是由于当时阿根廷国内的政治局势,他们无力重回世界足球的舞台。
等到他们重回世界足坛后,在1958年当他们前往瑞典参加决赛圈比赛的时候,因为在过去的几年内阿根廷动荡的局势以及国际足联的新规定——允许*的球员离国,阿根廷被这个规定“杀害”,象斯沃理(Sivori)、马斯齐奥(Maschio)和安格雷洛(Angleillo)这一批对阿根廷非常重要的球员去了意大利。所以他们在瑞典的希望很快就灭亡了。第一轮,阿根廷和西德、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北爱尔兰一个小组,由于缺乏国际大赛的经验,首场被西德以3:1击败。最后一场小组赛的对手是捷克斯洛伐克,形势相当严峻。但比赛才过四十分钟,阿根廷已经落后三球,尽管在下半场科巴特(Corbatta)通过中场突破扳回一球,但阿根廷已经没有机会了。三球的劣势是阿根廷世界杯史上的最惨痛的失败,再次被淘汰。更刺激阿根廷的是另外一支南美球队巴西队以他们独特的桑巴风格取得最终的胜利,确立了他们世界*的地位。
瑞典噩梦之后阿根廷重组,在1959年重获南美*,但是世界*离阿根廷还是很远。1962年世界杯,阿根廷进入决赛圈,首场一球小胜保加利亚后,后两场对匈牙利和英格兰的比赛都输了,结果在小组赛草草的结束了本次世界杯之旅。
在1966年的英格兰世界杯的小组赛中以优异的战绩重燃球迷的希望,击败西班牙和瑞士并逼平了夺冠热门西德队出线后阿根廷就来到温布利大球场对垒东道主英格兰。这是一场有争议的比赛,阿根廷以一球被淘汰,在比赛中阿队队长安东尼奥·拉丁(Antonio Rattin)被有争议的罚下(我重新看过录像,拉丁的那个犯规*不应出示红牌,给张黄牌都算过分的,而在以前的足球报又详细的分析过这件事,那个非洲的裁判的理由是拉丁说脏话骂他,所以罚下他,但是那个裁判只懂它的非洲土语和英语,不懂西班牙语,而拉丁只会说西班牙语,而且裁判委员会经过调查,那个裁判在当年收过英格兰足协的礼物,有思维能力的人推理一下就知道真相了吧,所幸的是老天开眼,1998年英格兰得到应有的报应了,看来上帝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阿门!!!)
19世纪末,阿根廷经济的增长速度之快,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当时,阿根廷向世界出口大量的粮食和牛肉, 被誉为“世界的粮仓和肉库”。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则被称作“南美洲的巴黎”。当时的阿根廷已经跻身于世界10大富国行列。在欧洲的许多城市,当人们形容某人腰缠万贯时,常说“他像阿根廷人一样富有”。1900年,阿根廷的人均GDP为美囯的一半,是日本的一倍,略高于芬兰和挪威,略低于意大利和瑞典。1913年,阿根廷的人均收入为3797美元,比法囯和德囯都高。甚至在1950年,阿根廷的富裕程度仍然领先于日本,大概与意大利、奥地利和德囯相当。
然而,一个世纪以后,阿根廷的人均GDP远不如北欧和西欧的许多国家,更与美国和日本相差甚远。根据*公布的2011年世界各国人均GDP排名,阿根廷人均GDP为9138美元,与同属拉美的墨西哥大致相等,排名仅在哈萨克斯坦等发展中国家之前。
阿根廷拥有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多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占全囯总面积1/4的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地势平坦。
阿根廷还拥有丰富的资源,其中稀有金属铍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二,铀矿资源储藏量名列拉美之首,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也比较丰富。
阿根廷50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优良海湾为阿根廷提供了许多不冻港。阿根廷人主要是欧洲移民的后代,约占全囯总人口的97%。因此,阿根廷基本上没有民族矛盾。阿根廷人的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劳动力素质较好。
那么, 阿根廷是怎样从一个富国走向衰败的呢? 总结起来有下面几点:
一、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
19世纪60年代初,阿根廷结束了独立后的长期内战,政局趋于稳定。这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经济起飞创造了有利的政治条件。但是这样的好景维持了近70年后,被发生在1930年的一次政变彻底改变了。阿根廷从此拉开了百个多世纪里政权频繁更迭的序幕。那些不同党派执政后,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制定的各项政策很难具有连贯性,这样一方面让执行者执行起来左右为难,另一方面也打击了国外投资者的信心,其结果必然导致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甚至倒退。1982年,与英国之间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之战,进一步激化了阿根廷的囯内矛盾,加剧了经济衰退。
二、政府对经济干预过多
长期以来,阿根廷政府利用国家干预手段,通过实行囯有化,在制造业、金融业、农业、囯防工业和基础设施等主要领域里建立了一大批囯有骨干企业。到70年代末,阿根廷的囯有企业在囯内总投资中的比例已经占到了20%。囯有企业在阿根廷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囯有企业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商品和服务,并为社会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应该说,囯有企业为稳定社会和推动工业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然而,阿根廷的囯有企业也长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经济效益普遍低下,许多企业长期亏损严重。其根源在于企业管理人员缺乏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政府给予企业的种种保护措施和优惠政策同时也扼杀了企业的活力;形成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完全依赖政府的格局, 企业离开政府的财政补贴后难以筹措足够的资金进行技术革新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另外,政府机构庞大,办事效率低,官僚作风盛行,也是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得不到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未能及时进行产业转型
阿根廷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19世纪80年代前,畜牧业一直是阿根廷的经济支柱。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之后,阿根廷开始重视工业化建设。至40年代初,工业在囯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已超过农业。但是50年代以前,阿根廷的工业基本上是以食品加工业和简单的装配业为主。直到50年代以后,政府才开始重视发展重工业、化学工业和机械工业。由于阿根廷没有及时进行产业转型, 错失了二战以前和二战期间二次工业化的*机会。当今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牧业在20世纪初以前使阿根廷成为富国,但同时也使它在工业化道路上慢了一步。
为了扶持制造业发展,阿根廷政府又采取贸易壁垒措施,产品主要面向囯内市场,产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根本不具备竞争力,经济增长缓慢。
四、消费观的影响
阿根廷人的超前消费意识很强,有了钱就去消费,没有钱借钱也要消费,而且常常入不敷出,因此阿根廷的银行储蓄率很难提高。由于囯内储蓄率低,阿根廷只得靠外部资金来扩大再生产。继80年代初阿根廷爆发债务危机后,时隔不到20年,又再度遇到债务危机。
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维持较高的储蓄率,能够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当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快速提高,并在不减少消费的情况下增加储蓄。而储蓄的增加进而扩大了投资,加快了经济的发展,最终使储蓄和增长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五、债务危机加剧了经济衰败
阿根廷自1970年以来已经发生8次货币危机。 刚刚进入2001年,国内金融形势不断恶化,数次出现金融动荡,7月份金融危机终于爆发了, 证券股票一路狂跌,国家风险指数狂升不止,资金大量外逃,国际储备和银行储备不断下降,国家所累积的债务和每一次的通货膨胀使国内民不聊生。
阿根廷的这次债务危机, 使本国经济遭受重创, GDP增长率出现了持续的负增长,失业率超过18%, 披索贬值75%,全国半数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阿根廷人均年收入由危机爆发前的8000美元猛跌到2000美元左右,民众收入大幅下降,开始对国家金融稳定安全失去信心;长期的失业与贫困,使人们对阿根廷经济前景不再抱有期待;政府的执政能力受到质疑,威信扫地。2001年外债总额已达1455亿美元,占GDP(2667亿美元)的50%以上,而外汇储备却从2000年的251亿美元减至2001年的145亿美元,整个国家已濒临破产的边缘。另外,阿根廷长期奉行的贸易自由化、经济市场化和国企私有化的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受到严重质疑。
正是这场*的债务危机,使阿根廷的经济陷入了多年的萎靡不振和徘徊之中。阿根廷是当今世界由富变成“穷”的典型,阿根廷也成了“垂死挣扎的、没落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代名词。
如果说2019年最值得回味的同志电影那一定是《世纪末》,你很难相信这个是一个新人导演的处女作。《世纪末》获得了洛杉矶同志影展的*国际剧情片奖。
电影讲述了本来只是露水情人的奥乔亚跟哈维背后的故事,两个在异国相遇的人,却成为了彼此的宿命。初始在巴塞罗那的海边邂逅,分开又再次相遇,一场梦一样的二十年,物是人非,唯有当初的相遇未曾改变。
阿根廷导演卢西奥•卡斯特罗在影片的第三段加入发生在未来的平行时空的故事,一下子让整个故事在时间、空间都产生了细腻温柔的震撼。彼此的陪伴、内心的遗憾、婚姻的泥潭,点点滴滴一直渗透在生活里。
事实上没有人可以一眼望尽二十年,生活终究是没有捷径的。但是一眼看见你,无论如何,我总归会爱上你。
《世纪末》很值得一遍又一遍看,下个世纪再爱你。
阿根廷历史:
从阿根廷土地出现人类(新石器时期的公元前8000至7000年)到16世纪初,那里居住着许多印第安部落。但自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这里便失去了昔日的安宁。l530年,西班牙人卡波特率领船队到达了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巴拉圭河与比可马约河沿岸。1535年,西班牙探险家门多萨率领由2500人组成的舰队再次来到这里,并在拉普拉塔河右岸*建立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堡。门多萨被任命为西班牙新领土的总督;随后,西班牙将领阿约拉斯和伊雷拉率领军队沿巴拉圭河逆流而上,于 1537年建立亚松森城,并以此为基点向外发展,又相继建立了圣菲城(1573年)、科连特斯城(1588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城(1580年重建)。自亚松森城堡建立后,聚集在秘鲁与玻利维亚的西班牙势力便开始了新的征服。由西班牙将领利玛和玻多西率领的西班牙军队进入阿根廷,先后建立了圣地亚哥一德埃斯持罗城(1553年、)门多萨城(1561年)、圣胡安城(1562年)、图库曼城(1565年)、科尔多瓦城(1573年)、萨尔塔城(1582年)、拉里奥哈城(1591年)和圣路易斯城(1598年)。16世纪末,在阿根廷形成了两个殖民中心:一个在潘帕斯(以布宜诺斯艾利斯和圣菲为中心);另一个在安第斯山麓地带。西班牙殖民者在此建立了与其他殖民地相同的行政组织,在经济方面,设有如封建制度的采邑式的委任制度,该制度形成的特权集团大农场主阶级,便成为殖民地的真正支配者。1776年,西班牙王室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设立了直接受王室统辖的拉普拉塔总督。
18l0年5月,酝酿已久的独立斗争终于在法国大革命的冲击下开始了。5月25日,布宜诺斯艾利斯以“火花社”为首的250名起义者,身佩蓝白两色丝带,聚集在市政议会,他们罢免了副王衔总督,并向议会递交了他们对组织本地政府的意见和人员名单。这样,包括现今的乌拉圭、巴拉圭及玻利维亚在内的拉普拉塔临时政府的第一届委员会产生了。萨维德拉被任命为主席,莫雷诺为书记。当年民众集会的广场,称做“五月广场”,5月25日,被定为阿根廷的建国纪念日。
然而,推翻了殖民统治,却并非意味着和平与建设的开始。阿根廷国内对立的局面日趋严重,特别是首府布宜诺斯艾利斯与各省之间,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间,经常发生纷争与冲突,致使阿根廷首都在最初6年之内,更换了l 2次,国家长期得不到稳定和统一。就在阿根廷的地方派主张不宜太快成立中央政府,以及中央集权派主张强化暂定评议会的时候,巴拉圭、玻利维亚以及乌拉圭的分离主义者,却纷纷起义,脱离了阿根廷新联邦。1812年,民族英雄圣马丁将军领导了抗击西班牙殖民军的武装斗争,为保卫阿根廷的独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816年3月 25日,拉普拉塔省代表大会终于在图库曼开幕。7月9日,拉普拉塔联合省宣告独立。1826年,“拉普拉塔联合省”又改组为阿根廷联邦共和国。里瓦达维亚任第一届总统(1826—1827年执政)。然而,国内各派间的矛盾,最终使罗沙斯掌握了政权,在这位独裁者执政的23年中,对外采取领土扩张、对内采用极端的*政策。他大肆宣扬个人崇拜,屠杀印第安人,并到处掠夺土地和财富。1852年2月3日,他的政权终于被推翻。同年5月1日,乌尔基萨将军召开制宪会议,并制订了全国统一的宪法,成立了新的联邦共和国,乌尔基萨任总统。1862年,联邦各省推选米特雷为总统,从此,结束了独立后的阿根廷长期动乱和分裂的局面,成为正式统一的国家。
自19世纪中叶起,欧洲大批移民进入阿根廷境内。在米特雷之后的萨米思托和阿维利亚内达执政时期,实行旨在发展经济、文化和教育的一系列改革,使阿根廷经济在各方面都获得了一定的起色。然而,阿根廷的独立并未给国家带来安全与稳定。对外同巴拉圭的战争,对内与印第安人就土地资源的争夺,使得国内战火不断。与此同时,英国资本开始大量侵入阿根廷。他们修建铁路,兴建农场和牧场,到1909年,英国在阿根廷的投资已达87.5亿法郎。
随着阿根廷政治、经济的新变化,各种劳工组织和政党纷纷出现。他们不仅提出自己的理论纲领,还抨击政府的错误政策,直至发动武装暴动。1930年,乌里武鲁发动政变,建立军政府,对反对党进行严酷的镇压,从那时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阿根廷先后更换了4届总统,出现了军人和文人交替执政的局面。
1946年2月,正义运动*庇隆当选为阿根廷总统,提出了以“社会正义、政治主权、经济独立”为口号的庇隆主义。从1946年起,他的政府制订了发展本国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使石油、纺织、煤炭等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在社会福利方面,庇隆采取了一些改良主义措施,提出“劳资两利”、“公道主义”等口号。1955年9月,庇隆在三军叛乱中被推翻。领导叛乱的洛纳迪将军就任总统。同年11月,洛纳迪又被另一位军事*阿兰布鲁推翻,从那时起到1972年,阿根廷又先后更换了6任总统。1973年,曾一度流亡国外的庇隆再度执政。他试图着手抑制通货膨胀,重建阿根廷经济,但壮志未酬,便于1974年7月病逝,他的第二任夫人伊莎贝尔继任总统。此时,阿根廷国内形势愈加混乱。1976年3月,由陆军总司令魏地拉领导又一次军事政变,军人执政委员会接管了政权。1981年12月,加尔铁里出任总统。1982年4月,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爆发了阿、英武装冲突,战争失败后,军政府被迫提前交权。1983年,激进党候选人阿方辛就任新总统,他一边加强政府对军队的控制,一边强调全国团结,开放民主。1989年5月,正义党候选人梅内姆当选为阿根廷总统。梅内姆总统为进一步实现国内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92年阿政府抓紧落实改革开放,大力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使经济在持续稳定中出现增长势头,政局继续保持稳定。
探戈:
说到阿根廷就必须说一说探戈。激荡灵魂的探戈是阿根廷的国粹,是阿根廷的代名词。探戈是一种集音乐、舞蹈、歌唱、诗词为一体的艺术,也就是说它们是歌舞不分的。在探戈诞生之初,移民男子们常常是白天在一起练习这种步伐即兴的舞蹈,晚上,他们就会出入小酒馆或者妓院寻找女子跳舞,他们的舞伴多是风尘女子,她们往往和男子相处片刻后即离开,所以早期的探戈舞被视作为争夺女性而进行的决斗,舞蹈结束时,常以一种造型动作来作为情敌已被杀死的象征,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探戈演变成男子在女性面前展示男性风采的一种特定的舞蹈形式。他所表达的是真正的爱。关于探戈与爱情之间的关系,从舞者繁琐的舞步中就可以看出端倪,那进退之间,简直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爱情这样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配上这以肢体来争夺主导地位的探戈,交锋之余,自是柔肠百转。
参与过《探戈回忆》、《探戈之魂》的录制的马友友曾说过这样的话:“探戈不仅是音符,这些演奏家展现了探戈自由、热情和欢快的特质,正是这点使他们如此出众。……阿根廷国家成立的经历使探戈成为阿根廷的灵魂。在禁止人们自我表达时,音乐从来都是人们另一种表达方。
通过欧洲杯预选赛附加赛,匈牙利、北马其顿、苏格兰和斯洛伐克成功晋级,...
2018世界杯成绩表全部文章列表:1、2018足球世界杯全部成绩...
如何看待刘国梁?备战奥运会才能够让运动员全力以赴练技术。...
百米最快速度是多少世界记录100米比赛最快的速度是9秒5...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腾讯篮球直播,以及nba直播在哪看的知识点,希望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