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地岛位于南美洲最南端,总面积约4.8万平方公里,是火地群岛的主岛。火地群岛总面积7.3万平方公里,包括火地岛和周边的数百个小岛和岩礁。
火地岛位置特殊,北部隔麦哲伦海峡与南美大陆毗邻,南隔世界上最宽的海峡德雷克海峡,与南极大陆相望。麦哲伦海峡和德雷克海峡都是著名的航运通道,火地岛的位置等于扼守两个海峡,因此极具战略意义。
除此之外,火地岛的景色也非常美丽,是世界著名的 旅游 胜地。这里地处高纬度地带,靠近南极大陆,岛屿之上大部为冰川地形,又有雪峰、湖泊、山脉、森林点缀其间,再加上特有的极地美景,可谓是风光无限,充满了奇妙色彩。
在火地岛南端,还有一座著名城市,名叫乌斯怀亚,在印第安语中,意思为观赏落日的海湾,这里距离南极只有八百公里,被称为世界的尽头。来到乌斯怀亚,不仅可以观赏到世界尽头的美丽晚霞,也可以体验到世外桃源般的清净之感。因此每当到了南半球的夏天,从世界各地而来的游客就会络绎不绝。
乌斯怀亚是阿根廷火地岛省的首府,火地岛省虽然以火地岛命名,但只包括火地岛的东部,而火地岛的西部,并不属于阿根廷,而是属于智利。那么如此重要而又美丽的岛屿,为何分属阿根廷和智利呢?
主要有两大原因。之一, 历史 原因。1520年,西班牙航海家麦哲伦最早发现了火地岛,不过火地岛纬度太高,气候恶劣,西班牙人没有将火地岛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后来西班牙在美洲设立了四大总督区,阿根廷属于拉普拉塔总督区,智利属于秘鲁总督区,而火地岛依然是一块无主之地。直到19世纪初,阿根廷和智利分别独立之后,意识到了火地岛的重要性,两国才开始向火地岛扩张。所以火地岛分属阿根廷和智利,并不是继承自西班牙,而是源于两国的扩张。
第二,地理原因。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脉为界,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西岸,全长8900多公里,从北部的加勒比海岸,一直延伸到了南美大陆最南端,包括火地岛上的山脉,也属于安第斯山的余脉。火地岛呈三角形,岛上的山地属于安第斯山脉余脉,平均海拔1500到2000米,更高峰为约甘山,海拔2469米。安第斯山脉是阿根廷和智利的天然国界,智利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主要就是安第斯山的原因。所以按照常理,阿根廷和智利在火地岛也会以地理边界为界,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第三,国力原因。虽然火地岛存在安第斯山余脉,但毕竟不是继承于西班牙,所以阿根廷和智利独立后,都宣称对整个火地岛拥有 *** 。这样一来,火地岛的归属就要看国家实力了。从国力来看,智利要比阿根廷强势,智利独立后,通过不断发展,成为了南美国家中的佼佼者,不仅控制了火地岛大部分地区,又通过硝石战争,打败了玻利维亚和秘鲁,夺取了大片土地。
因此在国力对比上,智利要比阿根廷强悍,特别是智利的海军,实力也非常强,但阿根廷也不是秘鲁和玻利维亚可以比拟的,智利不愿通过战争解决火地岛问题,因此也就不可能独占火地岛。后来为了更大限度获取利益,智利提出了 以麦哲伦海峡东口南延线为界,将火地岛一分为二,西部归属智利,东部归属阿根廷。这样一来,智利就可以将麦哲伦海峡纳入自己的版图之内,保障麦哲伦海峡的通航权。
对于智利的提议,阿根廷最初并没有同意,阿根廷的主张是以安第斯山余脉为界,这样一来,阿根廷就可以拥有 约甘山以东的火地岛。但当时火地岛大部分地区已经被智利实控,包括火地岛南部的纳瓦里诺岛,奥斯特岛,都已被智利海军控制。如果阿根廷拒不接受智利的提议,那么阿根廷实控的土地还要更少,否则就只能发动战争,但即使开战,阿根廷的胜算也不大,最终阿根廷权衡利弊,在1881年同意了智利的提议,与智利签订了边界条约。就这样,火地岛被一分为二,分属阿根廷和智利,而周边大部分小岛也是归属智利。
16世纪前居住着印第安人.1535年西班牙在拉普拉塔建立殖民据点.1776年西班牙设立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首府的拉普拉塔总督区.1810年5月25日布宜诺斯艾利斯人民掀起反对西班牙统治的“五月革命”,成立了之一个 *** 委员会.1812年起,阿根廷人民在民族英雄圣马丁的领导下,开展了反对西班牙殖民军的大规模武装斗争,终于在1816年7月9日宣告独立.1853年制定之一部宪法,建立了联邦共和国,乌尔基萨当选为之一任总统,
虽然两者都是独立的国家了,但是95%的阿根廷人都是西班牙人后代,两国的关系还是很紧密的,当年英国和阿根廷的马岛战争,西班牙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儿子被昂格鲁-萨克逊人猛揍却无能为力,现在从阿根廷移民去西班牙是很容易的,还可以保留两国的双重国籍。
两国的关系就是老爸和儿子的关系。源于 *** 分享。。。。。。
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1516-1556)将其美洲领土划分成两大总督区:
1535年新西班牙总督区(Virreinato de Nueva España,首府设在墨西哥城),1542年秘鲁总督区(Virreinato del Perú,首府设在利马)。并于1535年和1542年分别任命了新西班牙总督和秘鲁总督,授权他们到各自的辖区代表国王进行统治。新西班牙总督统辖今墨西哥、中美洲和安的列斯群岛;秘鲁总督管辖整个南美洲(巴西除外)。
1502年,航海家亚美利哥·韦斯普奇一行成为首次抵达此地的欧洲人。西班牙航海家胡安·迪亚斯·德索利斯和塞巴斯蒂安·卡伯特分别于1516年和1526年到访。1536年,佩德罗·德门多萨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带建立了小型定居点,后于1541年在土著居民的抵抗中放弃。
进一步的殖民努力来自巴拉圭、秘鲁和智利。弗朗西斯科·德阿吉雷建立了圣地亚哥-德尔埃斯特罗。隆德雷斯建于1558年,门多萨建于1561年,圣胡安建于1562年,圣米格尔-德图库曼建于1565年,胡安·德·加雷于1573年建立了圣菲,同年赫罗尼莫·路易斯·德卡夫雷拉建立了科尔多瓦。1580年加雷南下,重建了布宜诺斯艾利斯。1596年,圣路易斯始建。
相比于玻利维亚和秘鲁的真金白银,阿根廷境内的经济潜力并不为西班牙帝国重视。因此,在1776年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首府的拉普拉塔总督辖区建立之前,它一直是秘鲁总督区的一部分。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于1806年和1807年击退两次英国入侵之时,启蒙思想的传入和资产阶级革命先例已经酝酿出对君主专制统治的批判,拿破仑对西班牙的入侵使阿根廷乃至整个西属美洲的独立派看到了机会。 阿根廷取代总督辖区的过程开始了。在1810年的五月革命中,之一届国民大会取代了西斯内罗斯总督。新的布宜诺斯艾利斯 *** 由当地人组成。在独立战争期间的之一场冲突中,它粉碎了忠君者在科尔多瓦的反革命行动,但在东岸、上秘鲁和巴拉圭遭遇失败,这些地方后来成为独立国家。
革命者分裂为敌对的集权派和联邦派,它们的争斗成了阿根廷独立初期的主题。1813年议会任命格瓦西奥·安东尼奥·德·波萨达斯为阿根廷首任更高指挥。1816年,图库曼议会通过了《独立宣言》。一年后,马丁·米格尔·古埃梅斯消灭了北方的忠君者。何塞·德·圣马丁将军跨越安第斯山脉,保卫了智利的独立。之后他的军队打下了西班牙在利马的据点,宣告了秘鲁的独立。1819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制定了的中央集权制宪法很快被联邦派废除。
1820年,集权派与联邦派之间的西佩达之战以更高指挥结束统治告终。1826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制定了另一部中央集权宪法,并任命贝纳迪诺·里瓦达维亚为这个国家的首任总统。内陆省份很快起兵反抗,迫使他辞职并放弃宪法。两派间内战重燃。占了上风的联邦派于1831年建立了阿根廷邦联,由胡安·曼努埃尔·德·罗萨斯领导。他的贸易保护政策激怒了英、法等国和内陆省份,他的政权先后抵挡了法国封锁、邦联战争和英法联合封锁,避免了版图的进一步缩小,但在1852年,另一位强大的军事领袖胡斯托·何塞·德·乌尔基萨推翻他成为总统,并以1853年宪法确立了自由主义和联邦制。垄断地位遭到破坏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脱离邦联,直到1859年战败。 在1861年的帕翁战役中击败乌尔基萨后,巴托洛梅·米特雷确立了其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地位,并当选为国家重新统一后的首任总统。他同他的继任者多明戈·福斯蒂诺·萨米恩托和尼古拉斯·阿韦利亚内达建立了现代阿根廷国家的基础。1864年,阿根廷参加了三国同盟战争,获得原巴拉圭领土的一部分。第二次荒漠远征将原住民当作发展的障碍予以清除,使阿根廷抢先征服了巴塔哥尼亚。
从1880年上任的胡利奥·阿根蒂诺·罗卡开始,经济自由政策得到连续十届联邦 *** 的加强,政策激励下的欧洲入境移民潮重塑了阿根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面貌。从1870年到1910年,移民潮和死亡率的降低使人口翻了五番;铁路里程从503公里陡增至31,104公里;小麦年出口从10万吨增至250万吨,海上冷冻船的应用促使牛肉年出口从2.5万吨增至36.5万吨,令阿根廷跻身于世界出口五强之列;归功于世俗的免费公共义务教育系统,识字率从22%激增至65%,比大多数拉美国家五十年后的水平还高。1908年,阿根廷成为世界第七经济大国,人均收入与德国比肩。布宜诺斯艾利斯也从“大农村”转身成为国际化的“南美巴黎”。
然而,自然的馈赠长久地掩盖了问题。大地主寡头垄断了广袤的土地,使阿根廷的财富集中现象比美国严重得多,也使其在单一出口的老路上越走越远,偏离了工业化道路。而经济从属于英国的局面也在持续。在新兴中产阶层反对寡头统治集团,要求政治民主的呼声中,1891年,激进公民联盟(激进党)成立了。武装起义的威胁促使保守派总统罗克·萨恩斯·佩尼亚于1912年制定了普通男性无记名投票法。于是激进党领袖伊波利托·伊里戈延得以于1916年当选总统。他推行社会经济改革,将家庭农场主和小型企业纳入援助范围。阿根廷在之一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然而在伊里戈延的第二次统治中,阿根廷未能躲过全球大萧条带来的农产品滞销。 庇隆创造了被称为“庇隆主义”的政治理念。他将关键的工业与公共设施收归国有,提升了工资与工作环境,还清所有外债,并几乎实现了充分就业。他的妻子爱娃·庇隆发挥了核心的政治作用。1947年,她推动国会授予女性参政权,并为弱势群体带去空前的社会救济。1952年,她的早逝令视她为救星和偶像的无数国民为之哭泣。1951年,庇隆顺利获得连任,然而超支很快耗尽了二战带来的巨额外汇。经济下滑、腐败盛行、夫人光环的褪去,加上离婚法通过造成的与天主教会之间的矛盾,使其渐失执政基础。1955年,海军在刺杀总统的起事中轰炸了五月广场,几个月后,在军方自所谓的解放者革命中,庇隆被迫下台,流亡西班牙。
新的国家领导人佩德罗·尤金尼奥·阿兰布鲁与庇隆党为敌,同时禁止了由此产生的 *** 活动,庇隆主义者的有组织活动转入地下。激进党的阿图罗·弗隆迪西赢得了接下来的选举。他采取部分私有化和鼓励投资等措施,实现能源与工业自给自足,扭转了积重难返的贸易逆差,并解除了对庇隆主义的禁令,庇隆党的卷土重来令军方不满,他也被军方拉下台。参议院议长何塞·玛利亚·基多反应迅速,依照宪法成为代总统,庇隆党再度被禁。1963年当选的阿图罗·伊利亚引领国家实现了全方位发展,但他将庇隆党合法化的尝试失败,谋求军 *** 无限期统治的胡安·卡洛斯·翁加尼亚领导“阿根廷革命”,将他推翻。
通过欧洲杯预选赛附加赛,匈牙利、北马其顿、苏格兰和斯洛伐克成功晋级,...
2018世界杯成绩表全部文章列表:1、2018足球世界杯全部成绩...
如何看待刘国梁?备战奥运会才能够让运动员全力以赴练技术。...
百米最快速度是多少世界记录100米比赛最快的速度是9秒5...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腾讯篮球直播,以及nba直播在哪看的知识点,希望对...